如何能够远离烂桃花……
田田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然而她很少向人提起,她小时候关于父母的记忆几乎就是无尽的争吵。后来,父母还是离婚了,她跟着妈妈生活,从那以后,她就成了为妈妈长面子的工具。妈妈后来改嫁,却依然故我,田田虽然想妈妈但却很不爱回家。她曾经一度被母亲逼出焦虑症和抑郁症,现在还有入睡恐惧症,她不知怎么和别人聊天、怎么交朋友,更不知道该怎么做自己。交往了一个男朋友,对方却从来不懂得尊重她,体贴她,可每次对方道个歉撒个娇,田田就又留下来了。
田田说:“我是个心软懦弱的人,我不喜欢自己。”
“玻璃心”是怎么养成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苦逼的家庭氛围中,从小承受着父母对生活、对他们自己的绝望,承受着他们内心的巨大压力,他会变得如何?
这样的家庭,往往明伤在外,父母由于无法面对和接受自己而把一腔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比如彼此之间粗暴相待,对孩子也很粗暴严厉,孩子表现稍不如意就是一顿打骂。这时孩子就会变得很脆弱,因为往往当孩子展现出脆弱的样子的时候,父母才会终止粗暴的行为,于是孩子就学会了用脆弱和创伤来换取自己的存活。
在过度艰苦的环境下受伤过多,一个人就会倾向于把外界看得很可怕,比如每次别人说了一句让他不开心的话,他就会郁闷很久,不能自拔;很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不敢吵架;过分在意父母以及别人的认同,一旦得不到认同,仿佛整个世界都塌了一样。换句话说,这样的人会过度敏感——也就是有一颗“玻璃心”。
这样想,可以帮你远离烂桃花丨原创
我们之所以有玻璃心,是因为我们继承了父母的很多对我们的负面评价。
那么继承和传承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你只是为了父母活着——吞没性继承vs.传承
“出人头地”这四个字,恐怕是我们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词之一。很多人从一出生,就背负着“要强”的父母很大的期望,一直被父母耳提面命地教导着:不蒸馒头争口气!于是我们按照父母的想法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努力、上进,考大学、工作,马不停蹄……
为什么父母会这么渴望孩子出人头地?因为你能帮他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
当一个人的梦想要由下一代人来完成,他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
首先他内心是悲催的,因为他的人生是终结了,所以他希望由他的子女来完成,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他要入侵子女的自我,让子女成为他的一部分,当子女被他吞没以后,他就会有一种“虚拟”的自我感,好像是“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但是随着子女的长大,父母的这种自我感就会越来越受到威胁,他会日益发现这种“虚拟”是“虚幻”的,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虚幻”以外的现实,一个是继续加大“虚拟”的程度。
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过程。
吞没性的继承和我们所说的“传承”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
前者取消了子女的自我的存在,子女必须完成父母的梦想不可,否则就会内疚就会出大事。
后者则是子女在其自我存在的基础上自愿自发地有兴趣完成父母所未完成的事业。
另一个区别是,
前者是苦逼的,充满了一种对自己的不接受和自我攻击。比如很多农村的父母觉得自己生活在非常苦逼的世界里,他们是不接受自己的这种状态的,于是他们就希望孩子可以过更好的生活。
后者是欢乐的,是对自己有认同的,很喜欢自己的。
更多女娲美文推荐:
抚摸神技让女人的欲望沸腾
女性“保湿”方法多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