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198名中学生 12人有过性行为…… – 女娲论坛

调查198名中学生 12人有过性行为……

  试想一下,你心中的“rdquo;是什么?身为“80rdquo;的你,看到这个题目就已经身体发热了,心里蹦出的话或许ldquo;怎么能在报纸上谈论这样的话题呢?”
可是,您或许不知道,ldquo;95rdquo;的孩子们看来ldquo;rdquo;很正常,他们好奇却没有获知正确的信息,想尝试却没有人告诉他们面临的后果。于是,类似“15岁少女怀孕不自知,产子后遗弃在路rdquo;的新闻会成为家长们难以接受的现实;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从一开始,家长的灌输与孩子的需求就是不对称的。对u>性教/u>,用孩子的话说,就是“爸爸妈妈,别以为我们都不知道rdquo;过半“95rdquo;通过网络了解性知/u>;

  数据gt;>过半 “95rdquo;通过网络了解性知

  “95rdquo;,这群多在中学校园里学习u>青少/u>对性知识究竟了解多少?他们如何对待性行为?为了尽可能真实准确地了解中学生的情况,近日,本报通过无记名方式,随机选取了济南市所初高中学校,发放ldquo;中学u>青春/u>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在没有任何第三方因素左右的情况下,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其中,初中生74名、高中生124名,女生3%、男生占47%;

  在问卷中,设置了“你是否有过性行为?如果有,第一次性行为是在多少岁rdquo;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98个答案中,有12名学生坦ldquo;有过性行rdquo;。而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平均6岁,最小的5岁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这12名学生中,有10人对未成年人未婚先孕的现象认ldquo;无所rdquo;ldquo;没概rdquo;;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获取青春期性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次是网络、同学朋友间交流、学校课程、广播电视录像,另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解很少”,其中,只有17人选择了家庭教育,9人选择书刊杂志。从小就浸泡在网络世界的“95rdquo;们有五成以上通过网络了解性知识。也就是说,性知识教育中,家长、教师并非主角。在学生能接受的性教育方式中,选择“父母当面直接告诉”的仅占了两成。在问卷上,还有同学写下“我们懂的比家长多”;

  事实上,对于学校课程教育的方式,学生们还是比较接受的。有81名学生选择ldquo;老师课堂讲授”5人选择“订阅相关书籍自己rdquo;。记者了解到,济南市只有少数中学开设了专门的生理卫生课,很多学校传授相关知识通常是通过班会、讲座、个别学生心理咨询等形式;

  家庭gt;>保守家长选择“rdquo;,好奇孩子偷着“rdquo;

  如今,初高中学生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2-18岁,也就ldquo;95rdquo;居多。对应的,他们的家长则多数是“80rdquo;。隔着30年的年龄差,在对“rdquo;的认识上,家长与孩子之间也是重重鸿沟;

  记者采访了济南一名初三学生小齐(化名)和他的妈妈宋女士。有趣的是,面对同样的问题设置,母子俩的回答却有着戏剧性的冲突;

  “你如何看待青春期的性冲动?会不会选择跟父母倾诉rdquo;

  “上了初中后,有时候遇见女生会心动,并且想有身体上的接触。在我看来,性是很正常的,这只是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第一次了解是在浏览网页时出现的广告,出于好奇点进去看,私下也会跟朋友谈论这样的话题。跟爸妈交流?完全没想过,估计提起这个话题就会被教训吧!”小齐的回答让人看不出这是5岁的孩子。对于谈ldquo;rdquo;,他毫不避讳;

  与小齐不同,宋女士的回应可以说是简单粗暴,“讨论性冲动对孩子来说还太早了,也太敏感了。
他应该不是很了解这方面的事,孩子还小,长大以后自然会懂rdquo;保守家长ldquo;rdquo;,认为孩子到了年龄自然会懂,性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催熟孩子的心理。而好奇的孩子们却选择通过网络、同学间交流ldquo;rdquo;;

  这一矛盾,在问卷的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对ldquo;rdquo;,有164名(2%)中学生认为ldquo;人类的正常需rdquo;名学生认ldquo;性是不正常的,难以启齿的”,还4ldquo;对性没有概rdquo;。有人说,史上最令父母尴尬的题目ldquo;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难题,学生们似乎更坦然。在调查中,186名学生对于人类的生殖过程很了解,只有12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34名学生表ldquo;父母并没有对自己进行过青春期两性方面的教育”;

  专家gt;>家长要坦然谈性,参与孩子的性教

  此前,有心理医生遇到这样的案例,一0岁的女孩问这样的问题“接吻会不会怀rdquo;。这是纯洁还是无知?旁观者感受更多的是震惊和伤痛。引领少男少女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是家庭和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但遗憾的是,当今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引导,在多数家庭和学校教育里,还是一个盲区;

  对于性教育,性与性别研究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方刚一直坚ldquo;赋权rdquo;。他表示,要明确的是,青少年的性人权既有拒绝的权利,也有接受的权利,应全面而准确地获取性方面的信息、教育。现状是,青少年已经有了这样的性意识,家长却还没有跟进,一味地避而不谈或是谈性色变,都是对孩子性人权的掠夺。提高青少年性自主的能力,开展赋权的、全面的性教育很重要,青少年接受性教育也是一种性人权的获得。调查中发现,济南市几所中学曾尝试进行生理卫生课程,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也表示,公开而真诚的对话式的青春期性教育方式,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呼唤并期待已久的;

  对于家长谈性色变,方刚认为,这种尴尬是成年人想象出来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此并不觉得尴尬,反而是在大人的想象中,避而不谈是最好的教育。小齐的妈妈认为,青少年心性不太稳定和成熟,模仿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又缺乏是非判别力。青春期性教育岂不是起到ldquo;助燃rdquo;的作用?“不是说我们不涉及这个问题,我们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它就不存在了。
我们的青春期性教育缺失,是造成很多悲剧发生的根源rdquo;在推广性教育的过程中,方刚感慨“太难rdquo;,对于家庭如何参与青少年性教育,方刚建议,家长首先要坦然谈性,多读一些相关的教育书籍,要尽量通过学习专业的方法与孩子交流,参与孩子的性教育;

更多女娲美文推荐:

性文化越开放 性越冷淡?

避孕环风险未知遭数千女性投诉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